
一、基本情况
李欢丽,女,1981年7月,硕士,毕业于英国加的夫大学国际经济、银行与金融专业,国际教育学院金融学教授,南粤优秀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访问学者,广东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2006年至今从事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讲授《金融学(双语)》《宏观经济学(双语)》等专业课程,其中《金融学(双语)》获评省级一流课程、新华网思政示范课程。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在百佳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本。
二、科学研究
(一)主要研究领域
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银行业发展、跨境资本流动。
(二)论文、著作、专利、获奖
[1]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与中国应对,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排名第一。
[2]强势美元周期、去美元化浪潮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调整,《经济学家》2019年第5期,第一作者。(被权威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转载,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3]跨境人民币流动:制度供给、运行态势与管理创新,《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年第5期,第一作者。
[4]美联储缩表对强势美元周期与新兴市场的影响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年第7期,第一作者。
[5]传导机制扭曲与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灵,《现代日本经济》2015年第1期,第一作者。
[6]中国定向宽松货币政策评价——基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生缺陷视角,《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年第1期,第一作者。
[7]日本主权债务问题的可持续性与不确定性研究,《现代日本经济》2013年第2期,第一作者。
[8]当代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的板块变迁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第2期,第一作者。
[9]区域合作增强东盟经济金融稳健性,《中国金融》2024年第7期,第一作者。
[10]中国—东盟货币合作不断深化,《中国金融》2022年第24期,第一作者。
[11]当代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及其结构性特征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20年第11期,第一作者。
[12]全球银行业集中演进与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调整,《新金融》2018年第2期,第一作者。
[13]美联储缩表对强势美元周期与新兴市场的影响研究,第十届全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广东金融学会,2018。
[14]当代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的版块变迁分析,金融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2014。
[15]Why should bank hold excess reserves,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微课类)三等奖,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2018。
(三)主持的项目
1.RCEP框架下人民币区域化的路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2021年。
2.强势美元周期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2016年。
3.美国QE4冲击、流动性陷阱及流动性外溢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2013年。
三、学生培养
(一)主讲课程
《金融学(双语)》《国际金融(双语)》《宏观金融学(双语)》
(二)主持的教育教学项目
1.线上线下一流课程金融学(双语),广东省2023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
(三)指导学生
2016年开始承担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已指导学生20名,其中有一名学生获评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广东省优秀学生荣誉称号,两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名学生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一篇。
四、社会服务与实务
担任广东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积极参与欧美同学会的交流和社会服务工作。多次受邀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之声电台采访,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
五、招生方向
主要招生方向为国际金融研究,主要去向为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六、招生要求
遵纪守法,勤奋努力,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自学能力强,有较好的数理研究和文字表达基础,有比较清晰的就业规划。
七、联系方式
邮箱:17-057@gduf.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