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金融硕士导师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动态 -> 研究生教育 -> 金融硕士 -> 金融硕士导师 -> 正文

吴辉凡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9

一、基本情况

吴辉凡,女,博士,副教授。1999年7月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暨南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10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2年7月进入广东金融学院工作至今,现为金融与投资学院副教授,第四批广东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并于2013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目前主要承担《投资学》、《公司金融》、《财富管理》等课程。研究方向为金融产业组织理论、风险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级课题3项,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

二、科学研究

(一)主要研究领域

公司金融、创新管理与政策

(二)论文、著作、专利、获奖

1.创新激励政策工具组合何以更有效?——基于企业创新链的视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4年第12期,通讯作者。

2.地方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学术研究》,2023年第3期,第一作者。

3.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基于微观创新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理评论》2023年第1期,通讯作者。

4.大数据能力对组织双元创新的影响——基于组织学习与环境复杂性的作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年第11期,通讯作者。

5.创新系统要素联动分析范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8期,第一作者。

6.从创新中获利:国外创新独占性问题经验研究述评,《管理学报》,2010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专题号:C31)2010年第11期全文检索,第一作者。

7.从创新中获利:PFI分析框架及其发展,《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专题号:C31)2010年第2期全文检索,第一作者。

8.服务创新获利机制:一个简单的综述,《管理评论》2008年第8期,第一作者。

9.竞争与关系型融资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

(三)主持的项目

1.“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17BGL22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7年。

2.金融服务创新收益独占性问题研究(71103045),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2011年。

3.广东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源匹配问题与治理机制研究(S201101000260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年。

3.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收益独占性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08YE-03),广东省社科基金,2009年。

4.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域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的分析(200802XJ065),广东金融学院校级课题,2008年。

三、学生培养

(一)主讲课程

《投资学》、《金融学》、《财富管理》

(二)主持的教育教学项目

1.数智时代投资学专业人才数字化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4年。

(三)指导学生

本人自2012年起担任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致力于培养金融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迄今已累计指导13届共26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银行、证券、保险等知名金融机构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其中,一名毕业生以优异业绩考取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五、招生方向

(一)风险投资与公司金融、创新经济学。本研究方向聚焦风险投资机制、公司融资决策与创新经济理论的交叉领域,致力于探索金融资本驱动下的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变革机制。毕业生将成为精通金融工具与创新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在风险投资、企业战投部、科技金融等领域,从事投资分析、融资决策与创新管理工作,培养连接金融资本与产业创新的专业人才。

六、招生要求

欢迎对金融与创新交叉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报考。希望你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报告撰写潜力,对风险投资、资本市场及企业创新有强烈好奇心,未来目标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或相关领域从事实践性工作。

七、联系方式

邮箱:17-040@gduf.edu.cn

上一条:蔡玉梅

下一条:郑荣年